语文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下一句,鲁迅: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

清朝末年,社会动荡不安,人民生活极其困苦。在这个大背景下,底层的劳动人民,基本的生存毫无保障。无数的仁人志士应时代的潮流,走上了历史的舞台。他们浓墨重彩的活着,留下了一个个不屈的灵魂。而其中有一人,被称为“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。”周恩来曾说:他的伟大,在于一贯的为真理正义而倔强奋斗,至死不屈,并在于从极其艰险困难的处境中,预见与确信光明的将来。”

他就是鲁迅,被一代又一代人熟知,出现在一代又一代的语文课本上。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,“世界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就成了路”,“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”·····这些话,多少人都耳熟能详,张口即来。

鲁迅说:“依据生物界的现象,一要保存生命,二要延续生命,三要发展生命(这就是进化)。”纵观鲁迅先生的一生,皆处于不断地摸索探寻中。一生都在逃离,从国内到国外,从北方到南方。颠沛流离的生活,一次次为了生命踏上旅途,只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路。

在每个人的生命进程中,我们都不可预知未来会发生何事,经年以后,漫过历史的烟云,洞察出他存在的意义。

语文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下一句,鲁迅: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,第1张

一、逃离故乡,只为远离流言

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,我以为在这途路中,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。这是鲁迅先生在《呐喊·自序》中的一句话。

故乡于一个人来说,是心口的朱砂痣,是窗外的明月光,更是一个人心底的念念不忘。童真的岁月,袅袅的炊烟,都印刻在灵魂深处。反之,越是深爱的东西,有朝一日收到的伤害也最重。

鲁迅先生在《故乡》一文中写道:“老屋离我愈远了;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,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。”可见,曾经的故乡给他留下了多少的伤痛。

1881年9月25日,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,一个封建宦官之家,他是别人口中的少年。他自幼承欢在祖父膝下,养成了他多疑、尖锐的性格。只是命运总会突然地转弯,让人猝不及防。父亲的离世,家道中落,让曾经的生活变了味道。

当他从一个家境优渥的少年,变身为落魄公子时,生活便展露了它锋利的棱角。毫无根据的流言铺天盖地而来,指桑骂槐的语言不堪入耳,他不明白曾经的温和、恭顺的亲戚为什么突然之间就变了嘴脸。刘金平在《鲁迅传》中写道:绝大多数流言之可畏,不正是因为它们往往是些既无法证实又无法证伪的模糊攻击吗?唯有如此,它们才能赢得那些惯于躲在阴暗中施放冷箭者的青睐。

就是这些如骨附蛆似的流言,让少年鲁迅无处可藏。最后,不得不背井离乡,远离看不见的硝烟弥漫。这也是鲁迅人生中的第一次逃离。

语文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下一句,鲁迅: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,第2张

二、远离故国,奔赴日本

灵台无计逃神矢,风雨如磐暗故园。寄意寒星荃不察,我以我血荐轩辕

这首《自题小像》写于鲁迅二十岁那年,也是这一年,他从矿路学堂毕业。但直到他五十岁时,仍在抄写。家国动荡,巍巍中华深陷屈辱之中,被民族和国家命运紧紧包裹住的那颗年轻的心,在剧烈的跳动着,才发出了“我以我血荐轩辕”的呐喊。

离开了故乡,辗转漂泊。在南京的时候,他一有空闲就沉浸在新学的世界中。原来,沧海桑田,外边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从《江南水师学堂》到《矿路学堂》,他爬了桅杆,钻了矿井,但乌烟瘴气的学校氛围,让他最终什么也没有学会。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他接受了新文化、新思想,知道了进化论。

山河破碎,国难当头。曾经的闭关锁国,让西方国家的文化与科技遥遥领先。怎么样才能去其糟粕,取其精华的学习西方呢?“留学日本”成为了流行趋势。

语文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下一句,鲁迅: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,第3张

而鲁迅就是在这样的大趋势下,奔赴了日本。后来,联想到少年父亲病重,那些所谓的中医,不过是骗子行为,于是后来决定去仙台学医。也是在仙台,他遇见了令他尊敬一生的老师——藤野先生

只是没有想到,藤野先生的照顾,让流言四起。他想起自己当初不也正是被流言逼迫的背井离乡吗?这次,他选择了抗争。可是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面对着影片中麻木的中国,围观着同胞被杀时的中国人。让他万分屈辱、震惊、愤怒······他终于明白,中华民族不是身体上的病,而是灵魂生了病。于是,他弃医从文,从此开始了他的文艺之路。

他的思想,他的能力,注定会与革命者走在一起。但是他的性格,又决定了他不能成为了一个完完全全的革命者。很多年以后,他还对许广平说:革命者叫你去做,你只得遵命,不许问的,我却要问,要估量这事的价值,所以我不能做革命者。

1909年8月,已经28岁的鲁迅决定离开日本,回到故国。

语文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下一句,鲁迅: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,第4张

三、踏上故土,看尽悲凉

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。做梦的人是幸福的;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,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。

归国后的鲁迅,返回了阔别多年的故乡。只是国内仍然是一片混乱。曾经的革命人士秋瑾已经化为了一抔黄土,徐锡麟也命丧黄泉。而不管是学堂,还是底层人民,依旧是麻木的。所谓的革命,不过一场辫子革命罢了。拿起手中的笔,亦不能畅所欲言。

直到范爱农去世,仿佛给了他当头棒喝。他实在难以相信,好好的人怎么说没了就没了?他写下了《哭范爱农》:旧朋云散尽,余亦等轻尘。大千世界,芸芸众生,不过是一粒微尘。旧日的朋友,全都散尽,只剩下了独自一人。

颓废、无奈充斥在他的周围。但是他从不曾忘记自己的梦想。为促进社会进步而努力工作是对自己颓废情绪的排解,也是对亡友的一种纪念,因为这是他们共有的理想。

但是面对动荡的社会,努力工作也是一种奢望。当袁世凯倒行逆施之时,他明白,必须再次逃走,可又能逃到哪里去呢?直到他有了一个访客——钱玄同

不在沉默中爆发,就在沉默中灭亡。他终于答应了钱玄同写文章了。1918年5月,他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《狂人日记》,署名鲁迅。这个影响了无数人,被无数人铭记的名字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。他说:“从前用过迅行的别号,同时也有母亲姓鲁、周鲁在春秋同为姬姓之国、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三个原因。”

从此,他以笔为旗,以字为箭,踏上了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征程。对一个战士来说,枪是胜过生命的;对一个作家而言,文字则是他的枪。

语文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下一句,鲁迅: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,第5张

四、最后的奔赴,生命终结之地

逃离,仿佛成了一种宿命。他看到了太多的血泪,他说:泪揩了,血消了;屠伯们逍遥复逍遥,用钢刀的,用软刀的。然而我只有“杂感”而已。文字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。“十有九人堪白眼,百无一用是书生”,面对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,对于鲁迅来说,是苦恼的。

一生的颠沛流离,受尽了污蔑,被流言中伤。在一次又一次的逃离中,唯一不变的是坚持的梦想,一生为真理而奋斗,光明就是他的信仰。支撑斗争,避难,斗争,避难,这已经成为了无限循环。各种恶名污水迎面扑来,甚至骂他是“绍兴师爷”“封建余孽”“二重性的反革命的人物”,他混不在意。此一生,已经经受了太多这样的污蔑了。

从南到北,从国内到国外。一次次燃起希望,一次次希望幻灭。1927年,他来到了上海,这座城市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站。他在留下遗嘱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我的怨敌可谓多矣,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,怎么回答呢?我想了一想,决定的是:让他们怨恨去吧,我也一个都不宽恕。”


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» 语文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下一句,鲁迅: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

0条评论

发表评论

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

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