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成语洛下书生的意思及解释

洛下书生

洛下即洛阳。世说新语来雅量篇称谢安作洛生咏,刘注引宋明帝文章志云:‘安能作洛自下书生咏。’是俗称洛阳为洛下。洛阳为魏、晋、后魏之都城百。盖韵书之作,北人多以洛阳音为主,南人则以建康音为主,故曰搉而度量之,独金陵与洛下耳。

谢安的故事

1、咏絮之才

在一个寒冷的雪天,谢安把家人聚在了一起,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。不一会儿,下起了又大又急的雪,谢安高兴地说:“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?”他侄子谢朗说:“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。”他的侄女谢道韫说:“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。”谢安高兴得大笑起来。

2、不免富贵

谢安的妻子刘氏,是名士刘惔的妹妹,她看见谢家各门(谢尚、谢奕、谢万)都家门富裕而地位显赫,只有谢安隐居山林,便对谢安说:“大丈夫不想富贵吗?”谢安遮掩口鼻低声说:“恐怕不可避免。”后来果然出仕。

3、王题谢墩

谢安的表字与宋朝王安石的名正好相同,后来王安石退居金陵,买的宅院正好在谢安的府邸旧址,宅内有以谢安命名的“谢公墩”。王安石于是戏作诗道:“我名公字偶相同,我屋公墩在眼中。公去我来墩属我,不应墩姓尚随公。”时人评论道:“与死人争地。”

4、洛下书生咏

谢安有鼻炎,吟诗的时候,鼻音较重。许多士人为了模仿他的声音,只好捂着鼻子吟诵。这种读法竟有一个专名,叫做“洛下书生”。

5、小草远志

谢安高卧东山隐居至四十余岁,不愿出仕。后来朝廷一再催促,让他出山做官。因为东晋王朝依靠世家大族,失去大族的支持,统治便岌岌可危,而谢氏是当时著名大族。谢安这时才答应出山,担任大将军桓温的司马。碰巧的是,谢安去拜见桓温时,有人送给桓温草药,其中有远志一味。

桓温见物起意,问谢安说:“这种药又被称为小草,为什么有两种称呼呢?”谢安还没来得及回答,坐在一旁的另一位名士郝隆应声答道:“这有什么难的。在山中叫远志,出山就叫小草。”

谢安听了郝隆的话,知道郝隆在讥讽自己高卧东山,素而远志,但出山却只当一个小小的司马,不由脸上露出惭愧之色。后来以“小草远志”指隐居与出仕,或以小草谦指自己居官低微。

6、不拘礼法

谢安欣赏真性情的女子,他曾听人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,深受感动,上奏请求表其墓为“义妇冢”。他的嫂嫂王夫人曾经不顾礼节亲自出面从席上带走其子,谢安不以为忤,反而赞叹王夫人情辞慷慨,可惜不能让朝中大臣们一见。

他所欣赏的妻子刘夫人和侄女谢道蕴,也都是这样的真性情女子,前者曾屡屡戏弄谢安,后者曾当全家人的面鄙薄自己的丈夫,这些不合“礼法”的行为在谢安看来却是出自真性情,非常值得欣赏。谢安为吏部尚书的时候,王导的嫡孙王珣娶谢万的女儿为妻,王珉娶谢安的女儿为妻,均夫妻不和。

谢安鄙薄王珣为人,不惜与琅琊王氏嫡系一支交恶,径自让侄女和女儿离婚改嫁。双方因此不通往来许多年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谢安(东晋著名政治家)

淝水之战

公元383年,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百演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。在这场战争中,东晋8万士卒一举打败了前秦80多万大军,不仅使国家转危为安,而且留下了“八公山上,草木皆兵”的历史佳话。这就是淝水之战。运筹帷度幄,夺取这场胜仗的指挥家便是东晋宰相谢安。带兵的将领则是他侄子谢玄。

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,谢安正在知府中与客人下棋。他拿过捷报阅过,便随手放在一边,继续下棋,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道。他是不紧不慢,可客人早就忍不住了:“前方战事怎么样啊?”“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。”他依旧回从容安详。这便是他的心胸涵养。然而,下完棋送客人走后,谢安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,返回自己内室的时候,竟忘了迈门槛、把拖鞋底部的答木齿都撞断了。

谢安(320—385),字安石,东晋政治家。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。其家族是流寓江东的北方世家大族,早年高卧东床,年四十余始出仕。简文帝卒,桓温专权,求朝廷加九锡以准备禅让,谢安等故意拖延至温病死。桓温死后,孝武帝年幼,谢安累官至侍中,独揽朝政,政由安出。谢安为相,施政宽和,不以小察为事。为了拱卫京师,培植朝廷军事实力与北方抗衡,故将北来侨民征募为北府兵,由侄谢玄统率,改变了荆、扬两重镇的均势。及后前秦攻下梁、益,占领襄阳,又南进徐、淮,东晋政局不安。太元八年(383年),苻坚以号称百万之众伐晋,京师震恐。谢安任征讨大都督,坐镇建康,运筹帷幄,指挥谢玄等取得淝水大捷。翌年九月,谢安请求北伐,令谢玄为前锋,收复徐、兖、青、司、豫、梁六州(今山东、河南、陕西南部地区),但由于谢安父子、叔侄遭会稽王司马道子(孝武帝同母弟)倾陷排斥,未竟其功。自淝水之战后,谢安进位太保、太傅,声望极高。荆、江二州刺史桓冲卒,朝议以谢玄继任。谢安为消除疑虑并调和荆、扬关系,任命桓石民为荆州刺史、桓石虔为豫州刺史、桓伊为江州刺史。但谢安始终不为司马道子所容,太元十年四月,谢安被迫以抵御前秦为名北赴广陵,筑新城留住,返回建康后病卒。

相关故事:《东山再起》

谢安(320年-385年),字安石,号东抄山,东晋政治家,军事家,汉族,浙江绍兴人,祖籍陈郡阳夏(今中国河南省太康)。历任吴兴太守、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、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、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、都督五州、幽州之燕国诸军zd事兼假节、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,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。世称谢太傅、谢安石、谢相、谢公。

描写书生的成语有哪些?

描写书生的成语有这些:

1、一介书生(yījièshūshēng)

一介:一个。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。

2、白面书生(báimiànshūshēng)

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。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。

3、书生之见(shūshēngzhījiàn)

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。

4、文弱书生(wénruòshūshēng)

文弱:文雅而体弱。举目文雅,身体柔弱的读书人。

5、洛下书生(luòxiàshūshēng)

东晋宰相谢安,有鼻炎。吟诗的时候,鼻音较重。许多士人为了模仿他的声音,只好捂着鼻子吟诵。这种读法竟有一个专名,叫做:洛下书生。

6、牛角书生(?niújiǎoshūshēng)

比喻勤奋读书的人。

7、燕颔书生(yànhànshūshēng)

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。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。同“燕颔儒生”。

8、温文尔雅(wēnwéněryǎ)

温文:态度温和,有礼貌;尔雅:文雅。形容人态度温和,举动斯文。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,做事不大胆泼辣,没有闯劲。

9、书生气十足(shūshēngqìshízú)

比喻政治上糊涂,看问题单纯、幼稚,书呆子气很足。

10、白面儒冠(báimiànrúguān)

犹白面书生。指只知读书,阅历少,见识浅的读书人。有时含贬义。亦泛指读书人。

关于东晋谢安名相的故事 急急急急急急急

东晋时的谢安,是个大名人,一举一动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。

谢安有一个老乡,犯了错误被革职还乡,谢安去送行的时候问:“宦囊充实否?”问话很直接,做官这几年,捞了一点油水没有啊?老乡苦着脸抱怨道:“没有啊,只有五万把不能吃不能喝的扇子!”五万把,真要带回家用,怕是几辈子也用不完。谢安就拿了一把蒲扇,免费充当老乡蒲扇的“形象代言人”,走到哪里就把蒲扇带到哪里。不过几天,城里的人就争相抢购蒲扇子,老乡的蒲扇自然很快就脱销了。可见谢安的影响力。

今人学语言很势利,一是把经济发达的方言奉为时尚;二是盲目模仿所谓名人风范。后一点,古人早就有了先例。

据陈寅恪先生考证,谢安有一绝活,叫做“洛下书生咏”,能用洛阳书生腔念书吟诗,而史书上记载“(谢)安能作洛下书生咏,而少有鼻疾,语音浊。后名流多学其咏,弗能及,手掩鼻而吟焉。”谢安患有鼻炎,估计比较严重,说不定长了鼻息肉,发音的时候鼻音重浊,给人造成一种傲慢和不屑一顾的错觉,这倒很符合谢安的名士风。一时间谢安的发音,引得当时的江南名士纷纷效仿。

一次,桓温请谢安和王坦之赴宴,实际上是想除掉他们,以扫平他夺权道路上的障碍。王坦之吓得要命,谢安却神情镇定,他走上台阶,擤了擤鼻子,用标准的洛阳音大声指责桓温,如此高贵的鼻音浓重的洛阳话一开腔,桓温被彻底镇住了,挥退了埋伏的刀斧手。虽然这不是桓温不杀谢安的主要原因,但谢安的“洛下书生咏”确实名气很大。

后来桓温死了,谢安掌权,“洛生咏”简直成了“官方语言”,只有画家顾恺之对这种语言潮流不感兴趣,有人曾请他作“洛生咏”,他讥讽说:“我为什么要学这种‘老婢声’!”“婢”有轻贱之意,据说是谢安远不如桓温以前重视顾恺之,看来,顾恺之并不是真看不起“洛生咏”,不过是发泄对谢安的不满罢了。

今人考证出我国古代以洛阳音为标准音,那么谢安说的就是地道的“普通话”了。按专家的说法,此普通话已经有四千多年悠久的历史,为了让今天的读者感同身受,专家还专门选出两句唐诗作示范,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”,如果用古代普通话读,发音应该是“将则蒙虐广,捏节底尚爽”了,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想象力的事情。

含有“洛”的四字词语有哪些?

洛川会议[luòchuānhuìyì]

伊洛传芳[yīluòchuánfāng]

洛下书生[luòxiàshūshēng]

洛阳纸贵[luòyángzhǐguì]

洛阳才子[luòyángcáizǐ]

一.洛川会议:

释义:卢沟桥事变以后,中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。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,确定党在抗战时期的纲领、路线和政策,1937年8月22日至25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扩大会议,即洛川会议。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,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,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,开辟敌后战场,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。

二.伊洛传芳:

释义:牡丹的别称。明陶宗仪《辍耕录·记宋宫殿》:“牡丹曰伊洛传芳。”

三.落下书生

释义:东晋宰相谢安,有鼻炎。吟诗的时候,鼻音较重。许多士人为了模仿他的声音,只好捂着鼻子吟诵。这种读法竟有一个专名,叫做:洛下书生。出自:《晋书·卷七十九·列传第四十九》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,有鼻疾,故其音浊,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,或手掩鼻以斅之。称谓:谢安,字安石;世称谢太傅、谢安石、谢相、谢公。简述:谢安(320~385),东晋书法家。字安石,陈郡阳夏人,年40余始仕,称“东山再起”

四.洛阳纸贵

释义:比喻著作有价值,流传广。出自:《晋书·左思传》:“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,洛阳为之纸贵。”

五.解释:本指西汉贾谊。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。出自: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终童山东之英妙,贾生洛阳之才子。”

后两个字是"书生"的成语有哪些?

白面书生(báimiànshūshēng):1)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;2)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。

造句: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。

文弱书生(wénruòshūshēng):举目文知雅,身体柔弱的读书人。

造句:道一个文弱书生,眼见朝政腐败,于是弃文从武,一片诚忠,化成野心。

一介书生(yījièshūshēng):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。

造句:别看他一介书生,却膂力过人。

燕颔书生(?yànhànshūshēng):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。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。

造句:办公室厚重的木门开启,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清瘦男子走了进来,这个人皮回肤白净,眉毛细长,鼻直口方,走起路来飘逸儒雅,颇有燕颔书生之姿。

洛下书生(luòxiàshūshēng):东晋宰相谢安,有鼻炎。吟诗的时候,鼻音较重。许多士人为了模仿他的声音,只好捂着鼻子吟诵。

造句:他的这读音答,莫不是个洛下书生罢。

其他后两字包括书生的成语如下:

牛角书生(niújiǎoshūshēng):比喻勤奋读书的人。

造句:愿做牛角书生,唯望汗牛充栋,庶几庖丁解牛,下笔牛刀割鸡,抒怀气势如牛。


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» 形容成语洛下书生的意思及解释

0条评论

发表评论

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

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