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成语心不二用的意思及解释

形容成语心不二用的意思及解释,形容成语心不二用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心不二用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大全,第1张

怎样才能不受外界影响,做到一心不二用呢?

如何一心不乱(南怀谨)我们念佛修行,要念到一心不乱,这是很起码的要求。但是现今究竟有多少人念佛真能得到一心不乱、得到三昧正受呢?恐怕很少。如果真能念到一心不乱的话,往生西方绝对没有问题;甚至不生西方,就在今生今世证得一个果位,那也是很容易的事。(即便大彻大悟,证得果位,亦必求生净土,譬如子女在外求学,无论结果如何,必须回家探亲孝亲。)同时,我们也应了解,“一心不乱”不光是念佛法门的初步目标,其他任何修行方法,基本上都要做到一心不乱。即使修学一切外道功夫,也同样以此为追求。所谓“外道”并非骂人的话,不是排斥佛教以外其他的宗教。依佛经言,凡是不识本心,心外求法,皆是外道。因为天下任何事情都是这个心所造作,学密宗也好,念佛也好,参禅也好,全由这个心在施为。像一般道家的守窍练气等等功夫,要想得到成就,也非做到一心不乱不可;甚至于普通世间的各类学问技艺,同样讲求聚精会神,心无杂念,否则很难有大成就。一心不乱的功夫就这么重要。进一步说,假使真证得一心不乱的境界,继续精进不已,那么,到达最高的成就,便成了佛。成了佛自然一心不乱,但是这个一心不乱,同念佛法门初步意识上修得的一心不乱,是大有差别的。因此,我们可以说,一心不乱包括由最初念佛的一心不乱,直到最后成就佛果的一心不乱,而此二者之间的界限和差别,在哪里呢?我们要了解,由于古代中文词汇不足,因此佛经上这个“心”字,有时是代表我们凡夫散乱的感情思想,所有的胡思乱想都叫它做心,也称为妄心或者妄想。这个虚妄不实的东西,非常困扰人,让一切众生永远生活在烦恼痛苦之中,不得解脱。有时这个“心”别有所指,代表圆满无缺的“真知”道体,即是法界全在一心,或者一心包含一切法界。——“法界”为佛学专用名词,普通学术上称为“宇宙”(不是的,佛说的十法界难道等于十宇宙吗?普通学术所谓的“宇宙”,只是一个“小千世界”而已)。宇宙代表上下无穷尽的时间,以及四面八方无量无边的空间。这观念已经令人感觉很大了(其实是人类意识的错觉,因为人在梦中也有宇宙和众生),但是佛学在翻译上并不采用,而称“法界”。法界的含义更为广阔,涵盖了宇宙这观念。因此,最终真正究竟的一心不乱,不是在意识妄想心的层面上,而是法界一心,一心法界;也等于所谓的“真如法界”。禅宗祖师们常言“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”,又说“心外无佛”,意思都是一样。《华严经》云:“心、佛、众生,三无差别。”这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,正是最后彻彻底底的一心不乱。一心不乱就有这两种层次上的分别。刚开始修行时,不管是学禅学净、修密作观,所追求的功夫,都是属于初步的一心不乱。依我们现在平常用语来讲,便是做任何事情,在任何状况之下,都要精神完全统一,注意力绝对集中。如此,修行才能建立起强固的基础。【真如妙心批注】“一心”肯定不乱,能乱决非“一心”。“一心不乱”是佛教“天字号第一大问题”,可惜如今很少有人“关心”“管心”!不知佛法者,迷惑颠倒,轮回六道,不足为怪;如果学佛念佛之人,依然故我,不由自主(这两个成语很有意味!)迷头认影,随业飘零,那可就亏啦!可见“一心”有多么重要!其实,世界即是心影,心有多大,世界便有多大;佛法即是心法,心有多宽,佛法便有多宽。正如雨果所说:“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,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,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心。”很多人,用“意识心”念佛大半辈子,到老不知何为“真心”(又名本心、真如心、菩提心、圆觉心、涅磐心、金刚心等等),所以念佛不得力、不相应,连“乃至一念”的“一念”也达不到,因此临命终时,意识(六贼之一的意根)迷糊;神识(第七识、末那识,俗称灵魂)颠倒,真心不起作用,如果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心,不能深信切愿念佛求生净土,则往往认贼作父,被冤家债主骗去还债。如果临终业力现前,不见佛来,不见瑞相,便怀疑佛法不灵,信心退失,便坏了大事;倘若诽谤佛法,误导他人,让人怀疑或否定净土法门,那实在是罪大恶极,自投地狱!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其中两句偈子,作为同学们的参考:“有时且念十方佛,无事闲观一片心。”上句代表初步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,下句则是成就真正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。“有时且念十方佛”,说明全心全意念佛,将佛深深印在心上。“无事闲观一片心”,念佛念到念而不念,不念而念,杂想空,佛号也空。此时真正进入念佛境地,“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”,同于维摩经云,“心净则国土净”,净土自然现前。那么,念佛如何一心不乱呢?我们大家念佛时,几乎都是边念边打妄想,妄想多了就自怨自艾,以为罪过。不念还好,越念越想,越想越气,越气越念。最后胡思乱想克服不了,干脆放弃,自己讨厌自己,念也白念。一般念佛的情况,大致不离此等现象,落在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悔诸种恶习中。其实,念佛别怕妄想,不要后悔,不要怀疑。首先应相信自己念佛一定成功,绝对往生西方,什么妄想不妄想的,何足挂虑?!现在我们点根蜡烛,大家看看,这根蜡烛在亮,同时冒这黑烟,亮光愈大,黑烟也愈大。我们心念的状况正是如此。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,一边习惯性地乱想,乱想等于黑烟,南无阿弥陀佛则是光明。光明不畏黑烟的存在,乱想无碍正念的延续;黑烟尽管冒,光明一直没有熄过,这不也是一种一心不乱吗?为什么要大惊小怪,疑悔交加呢?如此一讲,可以安心念佛了吧!例如,我们上街走路时,道路两边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,川流不息,这对你有无妨碍呢?没有。所以,你念佛只须一路念去,其他妄想杂念,哎呀,今天股票不晓得跌价没有?阿弥陀佛;明天房子卖不卖得出去?阿弥陀佛;李大婶那边的利息下次应该收回来,阿弥陀佛。这样,又想专心,又打妄想,一边惭愧,一边盘算,反正只要你中间这条路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一路前去,向着目的地,不管街上人多人少,规规矩矩直往前走,终会到达。念佛之理就是这么简单,毫无难处。所以念佛,任何人都可做到一心不乱,本来已是一心不乱,何必另外苦苦追求?!至于全然炉火纯青的一心不乱,有如火光到达最强烈的高温,变成青色青光,没有馀烟。功夫深时,一下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就突然定住不动了,再也不需要第而句佛号。“一念万年,万年一念”,忘记身体感觉,或者知有身体,但动不了。此时,有些人竟然害怕,咦,身体怎么没有了?怎么不能动了?又自我故障,自寻烦恼起来。何苦嘛!既然念佛,还管身体如何如何,要死便死,一念往生西方正好。其实这是念佛得力气正常现象,非关死亡,何足怪哉!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经常告诉许多朋友,求生不易,求死也难。上吊、跳水、切腹、吃安眠药,没有一样好死。“千古艰难唯一死”,谈什么学佛做功夫,念佛打坐,多了不起,别吹牛了!生时没有痛苦烦恼,快快乐乐,穷也穷得心安理得;死时不拖累自己,不麻烦别人,这已是世上第一等人。我看到许多财势两全的人,躺在医院两三个月,吊个氧气筒,颠颠倒倒,半死不活,苦了自己,也累了别人。至少朋友得来来回回,多跑几次医院探望。其实,看也死,不看也死,但是又不能不看,不是做给死人看,是做给活人看哪!这就痛苦了。对不对?我讲的是实在话。所以,我如生病不希望别人来看我,别人生病即使去看他,也不多留恋。一到医院,看看好了一点,那么,再见吧,自己好好保重。若是不行了,还得赶快回去准备挽联。生命就是这样,要放下,看开。因此,念佛不可有任何挂虑。这一念,念至最后没了,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,忽然空了,这时正是真正念佛,穷紧张个什么呢?“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”,这一心清净空灵正是净土初相,道理不明者,反而大惊小怪,心生恐惧,自毁功勋,与“叶公好龙”同样好笑。叶公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王,一生好龙。他皇宫的柱子墙壁,雕的画的,都是龙,连睡觉的床铺也刻龙,真是迷恋得不得了。结果感动了真龙显形,特地现出原形来与他相见,叶公一看一条活生生的大龙飞到他面前,哎呀,一吓便吓死了。所以,念佛念到一念清净,身心俱忘,不要怕,继续定在此种境界,愈定功夫愈纯熟,念念清净,念念你在佛心中,佛也念念在你心中,久而久之,无相的无量净光自然现前。所以,一心不乱怎会达不到呢?凡夫皆可做到。只要好好提起一句阿弥陀佛圣号,念头一现,已是一心不乱了,何必再求,只是功力火候不纯熟而已。念佛时旁边起杂念,杂念同你有啥关系?!妄想尽管妄想,念佛尽管念佛。念佛和妄想等于两兄弟,老弟再怎么调皮捣蛋,只要这个大哥哥自己一路照应好,老弟如何作怪都无妨碍。即使乱想想到坏事,阿弥陀佛的正念已经叫醒了它,已经自觉,何必担忧呢?此等一心不乱的境界,其实不难。至于念到究竟的法界一心不乱,那便是智慧成就,大彻大悟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一切众生皆在佛心中,佛也在一切众生心中,心、物、众生、佛,四无差别。修到、悟到、证到如此境界,非但天人合一,虚空即我,我即虚空,而且天地与我同根,万物与我一体。这才是真正的法界一心,一心法界。念佛能念到此等地步,不一定学禅,不一定学密,不一定研究什么天台、华严,一路到底就行了!!!!

心不二用的近义词

【成语】:心不二用

【拼音】:xīnbùèryòng

【解释】:心思不能同时用在两件事上。指做事要专心,注意力必须集中。

【出处】:汉·桓谭《新论·专学》抄:“使左手画方,右手画圆,令一时俱成,虽执规矩袭之心,回剟劂之手,而不能成者,由心不两用,则手不并运知也。”

【近义词】:心道无二用、专心致志、一心一意

怎样做到一心不二用???

暂时什么都不用想,把心情放平静,等百到完全的放松后再去做应该做的事情。

之所以想别的事情是因为之前的事情在潜意识里对度你的影响很深,要想刻意的去忘记它确实不容易,需要点时间,但不要内着急。

再一个就是你意志不坚定,注意力不集中,多看些提高专注力的书籍应该对你容有点帮助。

多做做运动,跑跑步也会有很大的作用

如何一心不乱(南怀谨)

我们念佛修行,要念到一心不乱,这是很起码的要求。但是现今究竟有多少人念佛真能得到一心不乱、得到三昧正受呢?恐怕很少。如果真能念到一心不乱的话,往生西方绝对没有问题;甚至不生西方,就在今生今世证得一个果位,那也是很容易的事。(即便大彻大悟,证得果位,亦必求生净土,譬如子女在外求学,无论结果如何,必须回家探亲孝亲。)

同时,我们也应了解,“一心不乱”不光是念佛法门的初步目标,其他任何修行方法,基本上都要做到一心不乱。即使修学一切外道功夫,也同样以此为追求。所谓“外道”并非骂人的话,不是排斥佛教以外其他的宗教。依佛经言,凡是不识本心,心外求法,皆是外道。因为天下任何事情都是这个心所造作,学密宗也好,念佛也好,参禅也好,全由这个心在施为。像一般道家的守窍练气等等功夫,要想得到成就,也非做到一心不乱不可;甚至于普通世间的各类学问技艺,同样讲求聚精会神,心无杂念,否则很难有大成就。一心不乱的功夫就这么重要。

进一步说,假使真证得一心不乱的境界,继续精进不已,那么,到达最高的成就,便成了佛。成了佛自然一心不乱,但是这个一心不乱,同念佛法门初步意识上修得的一心不乱,是大有差别的。因此,我们可以说,一心不乱包括由最初念佛的一心不乱,直到最后成就佛果的一心不乱,而此二者之间的界限和差别,在哪里呢?

我们要了解,由于古代中文词汇不足,因此佛经上这个“心”字,有时是代表我们凡夫散乱的感情思想,所有的胡思乱想都叫它做心,也称为妄心或者妄想。这个虚妄不实的东西,非常困扰人,让一切众生永远生活在烦恼痛苦之中,不得解脱。有时这个“心”别有所指,代表圆满无缺的“真知”道体,即是法界全在一心,或者一心包含一切法界。——“法界”为佛学专用名词,普通学术上称为“宇宙”(不是的,佛说的十法界难道等于十宇宙吗?普通学术所谓的“宇宙”,只是一个“小千世界”而已)。宇宙代表上下无穷尽的时间,以及四面八方无量无边的空间。这观念已经令人感觉很大了(其实是人类意识的错觉,因为人在梦中也有宇宙和众生),但是佛学在翻译上并不采用,而称“法界”。法界的含义更为广阔,涵盖了宇宙这观念。因此,最终真正究竟的一心不乱,不是在意识妄想心的层面上,而是法界一心,一心法界;也等于所谓的“真如法界”。禅宗祖师们常言“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”,又说“心外无佛”,意思都是一样。《华严经》云:“心、佛、众生,三无差别。”这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,正是最后彻彻底底的一心不乱。

一心不乱就有这两种层次上的分别。刚开始修行时,不管是学禅学净、修密作观,所追求的功夫,都是属于初步的一心不乱。依我们现在平常用语来讲,便是做任何事情,在任何状况之下,都要精神完全统一,注意力绝对集中。如此,修行才能建立起强固的基础。

【真如妙心批注】

“一心”肯定不乱,能乱决非“一心”。

“一心不乱”是佛教“天字号第一大问题”,可惜如今很少有人“关心”“管心”!

不知佛法者,迷惑颠倒,轮回六道,不足为怪;如果学佛念佛之人,依然故我,不由自主(这两个成语很有意味!)迷头认影,随业飘零,那可就亏啦!

可见“一心”有多么重要!其实,

世界即是心影,心有多大,世界便有多大;

佛法即是心法,心有多宽,佛法便有多宽。

正如雨果所说:“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,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,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心。”

很多人,用“意识心”念佛大半辈子,到老不知何为“真心”(又名本心、真如心、菩提心、圆觉心、涅磐心、金刚心等等),所以念佛不得力、不相应,连“乃至一念”的“一念”也达不到,因此临命终时,意识(六贼之一的意根)迷糊;神识(第七识、末那识,俗称灵魂)颠倒,真心不起作用,如果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心,不能深信切愿念佛求生净土,则往往认贼作父,被冤家债主骗去还债。如果临终业力现前,不见佛来,不见瑞相,便怀疑佛法不灵,信心退失,便坏了大事;倘若诽谤佛法,误导他人,让人怀疑或否定净土法门,那实在是罪大恶极,自投地狱!

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其中两句偈子,作为同学们的参考:“有时且念十方佛,无事闲观一片心。”上句代表初步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,下句则是成就真正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。“有时且念十方佛”,说明全心全意念佛,将佛深深印在心上。“无事闲观一片心”,念佛念到念而不念,不念而念,杂想空,佛号也空。此时真正进入念佛境地,“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”,同于维摩经云,“心净则国土净”,净土自然现前。

那么,念佛如何一心不乱呢?我们大家念佛时,几乎都是边念边打妄想,妄想多了就自怨自艾,以为罪过。不念还好,越念越想,越想越气,越气越念。最后胡思乱想克服不了,干脆放弃,自己讨厌自己,念也白念。一般念佛的情况,大致不离此等现象,落在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悔诸种恶习中。

其实,念佛别怕妄想,不要后悔,不要怀疑。首先应相信自己念佛一定成功,绝对往生西方,什么妄想不妄想的,何足挂虑?!

现在我们点根蜡烛,大家看看,这根蜡烛在亮,同时冒这黑烟,亮光愈大,黑烟也愈大。我们心念的状况正是如此。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,一边习惯性地乱想,乱想等于黑烟,南无阿弥陀佛则是光明。光明不畏黑烟的存在,乱想无碍正念的延续;黑烟尽管冒,光明一直没有熄过,这不也是一种一心不乱吗?为什么要大惊小怪,疑悔交加呢?如此一讲,可以安心念佛了吧!

例如,我们上街走路时,道路两边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,川流不息,这对你有无妨碍呢?没有。所以,你念佛只须一路念去,其他妄想杂念,哎呀,今天股票不晓得跌价没有?阿弥陀佛;明天房子卖不卖得出去?阿弥陀佛;李大婶那边的利息下次应该收回来,阿弥陀佛。这样,又想专心,又打妄想,一边惭愧,一边盘算,反正只要你中间这条路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一路前去,向着目的地,不管街上人多人少,规规矩矩直往前走,终会到达。念佛之理就是这么简单,毫无难处。

所以念佛,任何人都可做到一心不乱,本来已是一心不乱,何必另外苦苦追求?!至于全然炉火纯青的一心不乱,有如火光到达最强烈的高温,变成青色青光,没有馀烟。功夫深时,一下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就突然定住不动了,再也不需要第而句佛号。“一念万年,万年一念”,忘记身体感觉,或者知有身体,但动不了。此时,有些人竟然害怕,咦,身体怎么没有了?怎么不能动了?又自我故障,自寻烦恼起来。何苦嘛!既然念佛,还管身体如何如何,要死便死,一念往生西方正好。其实这是念佛得力气正常现象,非关死亡,何足怪哉!

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

我经常告诉许多朋友,求生不易,求死也难。上吊、跳水、切腹、吃安眠药,没有一样好死。“千古艰难唯一死”,谈什么学佛做功夫,念佛打坐,多了不起,别吹牛了!生时没有痛苦烦恼,快快乐乐,穷也穷得心安理得;死时不拖累自己,不麻烦别人,这已是世上第一等人。

我看到许多财势两全的人,躺在医院两三个月,吊个氧气筒,颠颠倒倒,半死不活,苦了自己,也累了别人。至少朋友得来来回回,多跑几次医院探望。其实,看也死,不看也死,但是又不能不看,不是做给死人看,是做给活人看哪!这就痛苦了。对不对?我讲的是实在话。所以,我如生病不希望别人来看我,别人生病即使去看他,也不多留恋。一到医院,看看好了一点,那么,再见吧,自己好好保重。若是不行了,还得赶快回去准备挽联。生命就是这样,要放下,看开。

因此,念佛不可有任何挂虑。这一念,念至最后没了,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,忽然空了,这时正是真正念佛,穷紧张个什么呢?“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”,这一心清净空灵正是净土初相,道理不明者,反而大惊小怪,心生恐惧,自毁功勋,与“叶公好龙”同样好笑。叶公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王,一生好龙。他皇宫的柱子墙壁,雕的画的,都是龙,连睡觉的床铺也刻龙,真是迷恋得不得了。结果感动了真龙显形,特地现出原形来与他相见,叶公一看一条活生生的大龙飞到他面前,哎呀,一吓便吓死了。

所以,念佛念到一念清净,身心俱忘,不要怕,继续定在此种境界,愈定功夫愈纯熟,念念清净,念念你在佛心中,佛也念念在你心中,久而久之,无相的无量净光自然现前。所以,一心不乱怎会达不到呢?凡夫皆可做到。只要好好提起一句阿弥陀佛圣号,念头一现,已是一心不乱了,何必再求,只是功力火候不纯熟而已。

念佛时旁边起杂念,杂念同你有啥关系?!妄想尽管妄想,念佛尽管念佛。念佛和妄想等于两兄弟,老弟再怎么调皮捣蛋,只要这个大哥哥自己一路照应好,老弟如何作怪都无妨碍。即使乱想想到坏事,阿弥陀佛的正念已经叫醒了它,已经自觉,何必担忧呢?

此等一心不乱的境界,其实不难。至于念到究竟的法界一心不乱,那便是智慧成就,大彻大悟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一切众生皆在佛心中,佛也在一切众生心中,心、物、众生、佛,四无差别。修到、悟到、证到如此境界,非但天人合一,虚空即我,我即虚空,而且天地与我同根,万物与我一体。这才是真正的法界一心,一心法界。念佛能念到此等地步,不一定学禅,不一定学密,不一定研究什么天台、华严,一路到底就行了!!!!


作文哥_中小学生作文网_中考高考满分作文_初中作文_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» 形容成语心不二用的意思及解释

0条评论

发表评论

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

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